食藕

人怜淤泥上,出此万朵莲。
须知淤泥中,有藕大如椽。
本清凝冰雪,末艳方婵娟。
玲珑众窍通,蚴蟉数节连。
甘寒固不数,却暑最所便。
髯奴来城市,负笼至我前。
开缄尚带泥,未嚼先垂涎。
霍霍摩霜刀,雷雷挹涧泉。
切玉堕冷冽,已觉沉疴痊。
芰寔斗角紫,鸿头剥珠圆。
秋盘荐此果,顿使二物捐。
念此涅不缁,馀品莫争妍。
而能豁忧思,令我心欢然。
奇功更耐老,合作飞行仙。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食藕》用生动直白的语言,描绘了莲藕从生长到食用的全过程,展现了平凡食材中蕴含的不平凡魅力。

开篇用对比手法写莲藕的出身:人们只看到淤泥上盛开的莲花,却不知水下藏着粗壮如房梁的藕。这里暗含深意——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往往藏在不起眼的地方。接着用"冰雪般清澈""窍孔玲珑"等形象描写,突出藕洁白通透的物理特征。

中间部分转入食用场景:农人带着沾泥的新鲜藕进城,"未嚼先垂涎"这个细节特别生动,让人隔着文字都能闻到泥土的清香。描写切藕时"霍霍"的磨刀声、"雷雷"的泉水声,用声音营造出清凉感。吃到冰镇藕片时,连久病都感觉好转了,这种夸张手法凸显了藕的解暑功效。

结尾升华主题:把藕与菱角、芡实等时令食材对比,强调藕"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性。最妙的是把吃藕比作"修仙",说它有"耐老奇功",这种幽默的夸张让整首诗在朴实中透出灵动,把日常饮食写出了神仙滋味。

全诗就像一幅动态画卷:从荷塘淤泥到餐桌美味,最后升华为精神享受。诗人用市井语言写高雅意境,让读者在感受美食之乐的同时,也体会到平凡事物中的生命哲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