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二首

噰噰归雁度春江,明月清波雁影双。
化作斜行筝上字,长弹幽恨隔纱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夜雁归的唯美画面,同时暗藏思念之情。前两句像电影镜头:月光下的大雁成双成对掠过春江,水面倒映着它们的影子,鸣叫声与波光交融。后两句突然转折——诗人把雁群飞行的轨迹想象成古筝琴弦上跳动的音符,这些音符又化作文字,隔着纱窗传递着说不出口的惆怅。全诗妙在把"看到的景象"(雁影)、"听到的声音"(雁鸣与琴声)、"内心的感受"(幽恨)三者自然串联,用雁的双飞反衬人的孤独,不说"想家"却让纱窗后的思念呼之欲出。最动人的是"斜行筝上字"这个比喻,既形容雁阵如音符般斜飞,又暗示心事如曲谱般曲折难言。

倪瓒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