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草

青青长信草,墙下带愁生。
若近昭陵地,应沾雨露荣。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长信宫墙下的一丛青草,实际上借草喻人,暗含深意。

前两句"青青长信草,墙下带愁生"描绘了一幅画面:青翠的野草在冷宫墙根下生长,带着几分哀愁。这里的"长信"暗指汉代冷宫长信宫,暗示这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后两句"若近昭陵地,应沾雨露荣"是转折:如果这些草长在昭陵(唐太宗陵墓,象征皇权恩泽)附近,就能得到雨露滋润而繁茂。诗人用"昭陵"和"长信"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草的命运差异,暗喻人的际遇取决于所处环境。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随处可见的野草,暗喻人的命运 2. 通过地理位置的对比,揭示权力中心与边缘的差别 3. "带愁生"三字赋予草木人性,让读者自然联想到宫中失意之人的处境

诗人没有直接说破,但通过草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在封建社会中,一个人的荣辱得失往往取决于与权力中心的距离。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