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带子 其二

君在教头歌昔昔,妓看垂手落掺掺。裙裥半将遮屐点,柘竿长是拄腰纤。

纤腰拄是长竿柘,点屐遮将半涧裙。掺掺落手垂看妓,昔昔歌头教在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首精巧的回文诗,正读和倒读都能成文,展现了汉语文字游戏的趣味性。全诗描绘了一幅古代歌舞宴乐的生动画面。

正读时(前四句): 开篇以"君在教头歌昔昔"展现一位贵族(君)正在指导歌舞排练的场景。"妓看垂手落掺掺"写舞妓们垂手练习舞蹈动作的柔美姿态。后两句用"裙裾半遮木屐""细长柘木竿支撑纤腰"的细节,生动刻画了舞者轻盈曼妙的姿态。

倒读时(后四句): 完全相同的字句倒置后,产生了新的画面流动感——从"细腰倚靠长竿"的特写,到"木屐半掩裙摆"的动态,再到"舞妓垂手"的群像,最后回到"君主在指导歌唱"的远景,形成完美的视觉循环。

这种回文结构不仅体现文字技巧,更通过正反两种阅读方式,让读者仿佛看到舞蹈动作的往复流转。诗中"纤腰""垂手"等意象的反复出现,既强化了舞者的柔美形象,又使整首诗像舞蹈本身一样具有韵律感。通过文字游戏,诗人巧妙捕捉了古代歌舞表演的瞬间美感。

毛奇龄

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