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黄说仲

长安陌上人如蚁,不辨风霾日常紫。
男儿无赖七尺强,白昼相看昏黑似。
天台黄君泃且美,赤城霞气差可拟。
一经何足了吾生,独挈昂藏走燕市。
驺衍不作剧辛死,碣石空宫入流水。
孤塾经年没野蒿,绝大鲟鱼尺有咫。
由来倒屣都漫语,英雄欺人那有此。
丈夫何处不伸眉,何必侯门蹑朱履。
况君正是青年纪,万事俱从双鬓起,行矣黄君善自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壮志凌云的青年形象,同时暗含对现实社会的讽刺。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开篇四句用夸张手法描写京城街头的景象:长安街上人群像蚂蚁一样拥挤,风沙大得连太阳都变成了紫色。在这样的环境里,身高七尺的男儿们却浑浑噩噩,大白天看起来都像活在黑暗里。这里通过强烈的视觉对比,暗示了繁华都市中人们精神的麻木。

中间部分重点刻画主人公黄说仲:这位来自天台山的青年气质出众,像赤城山的朝霞般光彩照人。他不满足于死读书,带着满腔抱负来到京城。但现实很骨感——像古代名士邹衍、剧辛那样的人物早已不在,只剩下荒废的宫殿和干涸的河流。这里用历史典故暗指当下缺乏真正的人才。

最后七句是诗人的劝诫:不要相信那些"倒履相迎"的客套话,真正的英雄从不说大话。大丈夫在哪里都能挺直腰杆做人,何必非要巴结权贵?更何况你还年轻,未来的路还长。结尾"行矣黄君善自喜"就像现代人说"去吧兄弟,好好干",既亲切又充满期许。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两种精神的碰撞:一边是浑浊的现实社会,一边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诗人用"鲟鱼困在浅水"的比喻,既同情有志青年的处境,又鼓励他们保持本色。这种对青春热血的赞美,对虚伪世态的批判,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