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坐弘济寺

古柳参差掩寺门,荆篱石埠自为村。
风严乌榜通菱浦,日落渔炊就荻根。
野月荒荒难辨色,江峰寂寂更何言。
灯前无限浮沉思,销任菰香水鹤喧。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古朴的江南水乡黄昏图景,通过细腻的观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沉思。

前四句是视觉描写:古老的柳树高低错落地掩映着寺门,荆棘篱笆和石头台阶构成一个自然村落。冷风中,乌鸦停泊的船只通向菱角丛生的水湾;夕阳下,渔家的炊烟从芦苇根处升起。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远离尘嚣的乡野氛围。

后四句转入感受描写:原野上的月光朦胧难以辨色,江边的山峰沉默无言。诗人在灯前陷入无尽的思绪,任凭茭白的清香和鹤鸣声消散在空气中。这里"难辨色""更何言"暗示诗人内心的迷茫,而自然界的声响与香气成为他思绪的陪伴。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用朴素的语言将寻常景物写出禅意,古柳、渔炊、野月等意象既真实又带有超脱尘世的味道。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让景物自己说话,通过"无声胜有声"的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他面对自然时那种既宁静又略带忧郁的心境。

阮大铖

阮大铖(1587~1646)字集之,号圆海、石巢、百子山樵。南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人。明末大臣、戏曲名作家。阮大铖以进士居官后,先依东林党,后依魏忠贤,崇祯朝以附逆罪去职。明亡后在福王朱由崧的南明朝廷中官至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东阁大学士,对东林、复社人员大加报复,南京城陷后降于清,后病死于随清军攻打仙霞关的石道上。所作传奇今存《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和《牟尼合》,合称“石巢四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