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县尹任满
卓鲁久不作,临风重怀人。
锦溪有美锦,善制当谁称。
器之汾阳君,烨烨驰华声。
往来试樵邑,口碑播瓯闽。
东阳修何行,桃李三年春。
安得百器之,布满弦歌城。
奈何斗以南,纷纷蒲璧荣。
令君一何廉,廉乃不近名。
令君一何明,明乃不见形。
令君一何有,有若权在衡。
令君一何了,又若刃发硎。
能令政事简,罚者怀其仁。
官府有直气,闾门无枉情。
物论久逾定,去思见民真⑴。
锦溪有美锦,善制当谁称。
器之汾阳君,烨烨驰华声。
往来试樵邑,口碑播瓯闽。
东阳修何行,桃李三年春。
安得百器之,布满弦歌城。
奈何斗以南,纷纷蒲璧荣。
令君一何廉,廉乃不近名。
令君一何明,明乃不见形。
令君一何有,有若权在衡。
令君一何了,又若刃发硎。
能令政事简,罚者怀其仁。
官府有直气,闾门无枉情。
物论久逾定,去思见民真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即将离任的县官(县尹)的。全诗用简单直白的对比和比喻,刻画了一位清廉能干、深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形象。
开头用"卓鲁"(古代贤臣)作对比,说现在这样的好官太少了,让人怀念。接着用"美锦"比喻县官的才能,说他的政绩就像精美的锦缎一样出色。
中间部分具体描写这位县官的特点: 1. 他像秤一样公平("有若权在衡") 2. 他办事像新磨的刀一样利落("又若刃发硎") 3. 他简化政务,连受罚的人都觉得他仁慈 4. 他明察秋毫却不张扬("明乃不见形") 5. 他清廉到连名声都不在乎("廉乃不近名")
最后用百姓的反应作证:官府风气正派,民间没有冤情,百姓对他的思念证明了他的政绩。全诗没有用复杂典故,而是用日常生活中的比喻(秤、刀、锦缎等),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这位县官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