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八 (在岩顶。)越观

吴根越角两茫茫,石伞峰头俯大荒。
鸟道北来通禹会,雁程南不尽衡阳。
云移暂觉天河没,月暗不知松影长。
天姥若邪他日事,明朝采蕺下山梁。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描绘北山别业景色的诗,其中包含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深赞叹和内心的遐想。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解析:

首句“吴根越角两茫茫”,诗人开篇便展现了一幅辽阔无边的景象,吴根越角可能指的是吴越之地,这里可能是指江南地区。茫茫形容辽阔,让人感受到一种地域的广阔和深远。

第二句“石伞峰头俯大荒”,诗人站在石伞峰上,俯瞰下方的大片荒原,展现了景色的壮观和自身的居高临下之感。

第三句“鸟道北来通禹会”,描绘了北山的道路,鸟儿从北方飞来,通向传说中的大禹召集诸侯之地。这表达了诗人对北山通向重要历史地点的想象和感慨。

第四句“雁程南不尽衡阳”,诗人看到大雁南飞的场景,但并未飞到尽头的衡阳便已经看不见了,增加了诗的朦胧美和未知感。

第五句“云移暂觉天河没”,描述了云朵移动时,仿佛天河被遮掩的景象,给人一种天地变幻的感觉。

第六句“月暗不知松影长”,在夜晚,月亮暗淡无光,诗人无法看清松树的影子有多长,增添了一种神秘和幽静的氛围。

最后两句“天姥若邪他日事,明朝采蕺下山梁”,诗人提到了天姥山(可能是指天姥山或其附近的地方),似乎在想象他日去那里的情景,而今日则在采蕺之后从山梁上下来。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和留恋。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遐想。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