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借菊花来暗喻杨贵妃的命运,语言含蓄但情感深刻。
前两句"冷香微艳谢荒淫,谁遣狂心改道心"用菊花凋零的景象,暗指杨贵妃香消玉殒的结局。"冷香微艳"描绘菊花将谢时的凄美,影射杨贵妃的悲剧。"荒淫"二字点明这场悲剧的根源是唐玄宗的荒淫误国。"狂心改道心"则用反问语气,表达了对历史无法改变的无奈。
后两句"应向驿途零落怕,至今幽处托根深"运用想象手法。诗人猜想菊花(杨贵妃)如果生长在驿道旁,恐怕早已凋零,而如今生长在幽静之处反而根深叶茂。这实际上是在说:杨贵妃若只是个普通女子,或许能平安终老;但正因为卷入权力中心,才落得红颜薄命的下场。
全诗最巧妙之处在于通篇写菊却句句关合杨妃,用菊花的高洁反衬宫廷的污浊,用菊花的"幽处托根"对比杨妃的"驿途零落",在咏物中寄托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诗人没有直接评判历史,而是通过意象的对比,让读者自己体会其中的讽刺与悲悯。
张泰
(1436—1480)苏州府太仓人,字亨父,号沧州。少与同里陆釴、陆容齐名,号称“娄东三凤”。天顺八年进士,授检讨,迁修撰。恬淡自守。诗名亚李东阳,弘治间艺苑皆称李怀麓、张沧州。书法亦翩翩可喜。有《沧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