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任守礼进学

良玉不易求,跻险昆崙上。
明珠谅难采,杳渺没瀛浪。
何如探大道,廓若天旷荡。
驱车行弗息,圣域将可望。
人生孰不学,此心在无放。
神明湛中存,妙用能曲畅。
苟昧精一切,利欲纷作恙。
灵台日已芜,出入迷所向。
水荐体习坎,雷行法无妄。
德业一以成,吾中胡不广。
嗟哉媚学子,此道当勉强。
为山或自亏,白首徒悲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追求学问和道德修养的道理,用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打比方,劝人坚持学习、保持内心纯净。

开头用找美玉和珍珠的困难比喻:好玉要去危险的昆仑山找,明珠要潜入深海才能采到——说明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都难得到。但作者笔锋一转,说追求学问和道德其实像走在开阔大道上,只要坚持赶路("驱车行弗息"),就能到达圣贤的境界。

中间部分强调学习的关键在于"心不放纵":人心里住着智慧("神明"),只要不被利欲蒙蔽,就能灵活运用知识。这里用"灵台"(指心灵)变荒芜比喻人迷失方向,就像杂草丛生的院子会让人找不到路。

接着用自然现象说理:水永远流向低处("习坎"),雷遵循自然规律("无妄")——暗示人也要遵循道德准则。只要坚持修养品德,心胸自然会变得宽广。

最后发出感叹:有些讨好学问的人("媚学子")半途而废,就像堆土成山却中途停工,到老只能空后悔。用"为山自亏"的比喻警告学习不能虎头蛇尾。

全诗核心思想:追求学问道德要像持续行车、流水那样坚持不断,保持心灵纯净不被欲望污染,最终才能成就德业。用登山、采珠、堆山等具体比喻,把抽象的学习道理讲得生动易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