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

吴越天下富,京畿游侠乡。
陇亩尽膏腴,第宅皆侯王。
世言苏湖熟,沾丐及四方。
自我来石门,触目何凄凉。
清晨开务门,有酒谁复尝。
累累挈妻子,汲汲求糟糠。
父老称近年,十载尝九荒。
聚落成丘墟,少壮争逃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令人心痛的对比:富庶的吴越地区与贫困凋敝的石门形成鲜明反差。

开头四句先描绘吴越地区的繁华景象:这里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京城附近游侠聚集,土地肥沃得像涂了油,豪华宅院住的都是王侯贵族。"苏湖熟"的谚语说明这里丰收的粮食能养活四方百姓。

但诗人笔锋一转,用"自我来石门"带出完全不同的画面:清晨打开务农之门,连酿酒的人都没有(暗指粮食短缺)。百姓们拖家带口,急切地寻找酒糟米糠充饥。当地老人说近十年来有九年闹饥荒,村庄变成废墟,年轻人纷纷逃亡。

诗人通过强烈对比的手法,用吴越的富庶反衬石门的凄凉,揭示了同一地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最震撼的是"十载尝九荒"这句,用数字直观展现百姓连年受灾的苦难。最后"少壮争逃亡"的场面,更是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刻揭露。全诗没有直接批判,但通过白描式的对比,让读者自然感受到社会不公带来的民生疾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