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窦复者世居镇戎能道边事
君不见镇戎德顺弓箭手,耕种官田自防守。
相团置堡禦蕃军,下视贼庭殊不有。
杀羊取骨燃艾炙,试卜赋兵知拾寇。
都校招呼入堡居,堡外重围百里馀。
墙低城小不难破,贼箭如棚城上过。
堡中不及数十人,且斗且骂且欣欣。
登陴斫门谓平取,应弦死伤已无数。
窗间定(四库本作走)箭射酋豪,一箭已闻哭声举。
争将锦囊裹贼尸,鸣金收众唯恐迟。
不唯城堡依然固,吾众不伤毫与釐。
自从干戈动四⑴鄙,覆军杀将曾无耻。
朝廷未省遗边功,何事此勋不闻记。
安得天兵百万众,尽如此辈坚且勇(同上书卷二一)。
相团置堡禦蕃军,下视贼庭殊不有。
杀羊取骨燃艾炙,试卜赋兵知拾寇。
都校招呼入堡居,堡外重围百里馀。
墙低城小不难破,贼箭如棚城上过。
堡中不及数十人,且斗且骂且欣欣。
登陴斫门谓平取,应弦死伤已无数。
窗间定(四库本作走)箭射酋豪,一箭已闻哭声举。
争将锦囊裹贼尸,鸣金收众唯恐迟。
不唯城堡依然固,吾众不伤毫与釐。
自从干戈动四⑴鄙,覆军杀将曾无耻。
朝廷未省遗边功,何事此勋不闻记。
安得天兵百万众,尽如此辈坚且勇(同上书卷二一)。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故事,歌颂了边疆普通士兵的英勇智慧,同时讽刺了朝廷对边功的忽视。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 边疆战士的日常(开头到"试卜赋兵知拾寇")
用大白话说:镇戎德顺的弓箭手们平时种公家的地,战时自己保卫家园。他们聚在一起建堡垒防敌人,根本不把敌人放在眼里。有趣的是他们会用羊骨占卜,预测敌人来犯的时间——这种接地气的细节展现了边疆战士既务农又习武的生活智慧。
2. 一场惊心动魄的防守战("都校招呼入堡居"到"吾众不伤毫与釐")
像电影镜头一样展现了数十名士兵对抗大批敌人的场景:
- 堡垒又小又破,敌人箭如雨下
- 战士们边打边骂反而越战越勇
- 神射手从窗户一箭射中敌酋,顿时哭声四起
- 最后用敌人尸体当战利品,鸣金收兵时自己毫发无损
这段用"且斗且骂且欣欣"这种口语化表达,把士兵们混不吝的豪气写得活灵活现。
3. 辛辣的讽刺(最后六句)
笔锋一转吐槽朝廷:
- 别的部队老是吃败仗丢人现眼
- 这些真正的功臣却得不到记录
- 最后发出灵魂拷问:要是百万大军都像他们这么猛该多好?
这里"覆军杀将曾无耻"的吐槽特别狠,和前面战士的英勇形成强烈对比。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说书讲故事的方式,让人仿佛亲眼看到那场战斗
- 写士兵不拔高不神话,保留他们骂骂咧咧的真实感
- 最后突然转向现实批判,像精彩故事后的"醒世恒言"
- 通篇都是口语化的表达,连占卜、射箭这些专业动作都写得通俗易懂
本质上,这是首为基层边防战士发声的"纪实报道诗",既有热血战斗场面,又有深沉的现实关怀。
王陶
(1020—1080)京兆万年人,字乐道。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嘉祐初为监察御史里行。以论事不当出知蔡州,复以右正言召。赞韩琦决策,立英宗为皇子。英宗立,加知制诰,进龙图阁学士、知永兴军,召为太子詹事。神宗立,迁枢密直学士,拜御史中丞。初受知于韩琦,骤加奖拔,至是料神宗必易置大臣,欲自规重位,遂力攻韩琦。出知陈州。入权三司使,为吕公著劾罢。卒谥文恪。有文集及《奏议》、《诗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