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刘先生桂隐偕刘学存谒虞学士邵庵于元妙观学士留饮王玉辉道士山房即席呈上

昔日临奎阁,经筵拜侍书。
文章焕星斗,德望重璠玙。
太傅归疏广,醇儒见仲舒。
诏留遗草在,囊有赐金馀。
林下耆英少,天边故旧疏。
名高群玉府,身退野人居。
山隐五峰秀,池涵一鉴虚。
松巢归独鹤,萍水戏双鱼。
每有惊人句,频辞使者车。
黄花迎晚节,玉树照春初。
此日陪藜杖,临风听佩琚。
尊前看洒翰,香露滴秋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陪同刘先生拜访隐士虞学士的情景,通过赞美虞学士的才华和品德,展现了一幅文人雅士闲适生活的画卷。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1. 开篇回忆虞学士曾经的辉煌:他曾在皇家图书馆任职,担任过皇帝的老师,文章如繁星般璀璨,品德如美玉般高贵。这里用"太傅归疏广"(像汉代疏广那样功成身退)、"醇儒见仲舒"(像董仲舒那样的儒学大家)两个典故来赞美他。

2. 中间部分描写虞学士的隐居生活:他像古代名士一样退隐山林,住在风景优美的地方(五峰山、清澈池塘),与鹤、鱼为伴,过着清雅的生活。虽然朝廷多次派人请他出山,但他都婉拒了,就像秋菊保持晚节,春树绽放新枝。

3. 最后写当下拜访的场景:作者陪着拄藜杖的长辈(刘先生),在微风中聆听玉佩般的清谈,看着主人在酒席间挥毫泼墨,连墨汁滴落都像带着香气的露珠般雅致。

诗中用大量比喻(如星斗、美玉、秋菊等)和典故来烘托虞学士的高洁品格,通过山水、动物的意象营造出恬淡的隐逸氛围。最动人的是最后四句,把一场普通的文人聚会写得充满诗意,连墨水滴落都成了艺术画面,展现了古代文人生活中特有的雅致情趣。

周巽

吉安人,字巽亨,号巽泉。尝参预平定道、贺二县瑶人起事,授永明簿。有《性情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