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尹懋秋夜游灉湖二首

远水沉西日,寒沙聚夜鸥。平湖乘月满,飞棹接星流。
黄叶鸣凄吹,苍葭扫暗洲。愿移沧浦赏,归待颍川游。
湾潭幽意深,杳霭涌寒岑。石痕秋水落,岚气夕阳沉。
澄彻天为底,渊玄月作心。青溪非大隐,归弄白云浔。

现代解析

这两首诗描绘了秋夜泛舟湖上的宁静美景,同时透露出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心境。

第一首以落日、夜鸥、月光、星光等意象勾勒出秋夜湖面的空灵画面。"远水沉西日"用"沉"字巧妙写出夕阳缓缓没入水中的动态;"飞棹接星流"则让划船的动作与倒映水面的星光融为一体,充满流动的美感。后四句黄叶声、芦苇扫过暗沙洲的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秋夜的萧瑟感,最后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想远离尘嚣、归隐田园的愿望。

第二首聚焦于幽深潭湾的景色。"石痕秋水落"写水位下降后留在石头上的痕迹,"岚气夕阳沉"描绘山间雾气与夕阳交融的朦胧美。"澄彻天为底"将清澈的湖水比作天空的倒影,"渊玄月作心"又把深潭中的月影比作它的心脏,两个比喻既新颖又贴切。结尾表明这处清幽之地虽美,但还不是最理想的隐居处,暗示诗人追求更高层次的超脱。

两首诗共同特点是:1)善用"沉""接""扫""弄"等动词让静态景物产生动态美;2)通过光影变化(落日、月光、星光)营造空灵意境;3)在写景中自然流露隐逸情怀,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浑然一体。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每个景物选择都暗含着他的心境,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