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松下老人图(原注:建平王宰持此献贡南漪)

古松苍髯枝屈铁,失笑相惊在岩穴。
老翁手持绿玉杖,独立西风双鬓雪。
翛然野服山家容,平生我亦怀高风。
彭泽归来入图画,真有人间靖节翁(原注:李伯时亦曾画松下渊明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松下老人图》,通过松树和老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隐逸高洁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用生动的比喻勾勒画面:古老的松树枝干弯曲如铁,松针像老人的胡须;画中的老人突然出现在山岩间,让人又惊又喜。他手握绿玉杖,白发在西风中飘扬,给人一种仙风道骨的感觉。

中间两句写观画感受:老人穿着朴素的乡野服装,却透着山居者的从容气质。这让作者联想到自己内心一直向往的这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用陶渊明的典故点明主题:这画中的老人就像辞官归隐的陶渊明(号靖节),说明现实中真的存在这样高洁的隐士。提到李伯时(宋代画家)画过类似的渊明图,更加强了这种联想。

全诗通过"古松""绿玉杖""野服"等意象,塑造出一个超凡脱俗的隐士形象。作者在欣赏画作时,既赞叹画中人的风骨,也流露出自己渴望远离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诗中透露出对简朴自然生活的赞美,以及对官场世俗的疏离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