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
山游若贪夫,奇异恣搜索。
力前忽斗下,猛进眩虚掷。
景往心还领,境开目已逆。
双峙崖壁峭,万仞精铁积。
峡角抉云穿,石罅容天窄。
洞门閟深迥,显晦错朝夕。
泉水桃花春,涓涓洒灵液。
耸身凌紫崖,逍遥神仙宅。
俯首悲北邙,累累郁松柏。
缅怀千载人,一生苦驱迫。
悲风来冷冽,鬼啸摄寒魄。
日暮云冥冥,回首成夙昔。
力前忽斗下,猛进眩虚掷。
景往心还领,境开目已逆。
双峙崖壁峭,万仞精铁积。
峡角抉云穿,石罅容天窄。
洞门閟深迥,显晦错朝夕。
泉水桃花春,涓涓洒灵液。
耸身凌紫崖,逍遥神仙宅。
俯首悲北邙,累累郁松柏。
缅怀千载人,一生苦驱迫。
悲风来冷冽,鬼啸摄寒魄。
日暮云冥冥,回首成夙昔。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惊险又震撼的山间探险,充满奇幻色彩和人生感慨。我们可以分三部分来理解:
1. 探险的刺激感(前八句) 诗人像贪心的寻宝者一样探索深山,突然遇到陡峭的下坡路,既紧张又兴奋。眼前景色飞速倒退,新奇的景观却扑面而来——双峰峭壁像铁铸的巨墙,峡谷窄得仿佛能夹住云朵,石缝里透出的天空只剩一线。山洞幽深神秘,光线明暗变化如同昼夜交替。这里用"铁积""抉云"等夸张比喻,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山的压迫感。
2. 仙境的遐想(中间六句) 穿过险境后,诗人看到桃花伴着泉水飘落,如同仙露。他登上紫红色的山崖,幻想这里是神仙住所。但低头看见山北的墓地,松柏间坟冢累累,顿时从仙境跌回现实。这里用"桃花春"的明媚与"郁松柏"的阴郁形成强烈对比。
3. 人生的顿悟(最后六句) 诗人联想到千百年来,人们一生劳碌奔波,最终都化作坟茔。寒风中仿佛听见鬼魂呜咽,暮色里云雾弥漫,所有探险的激动都沉淀为对生命的思考。结尾"回首成夙昔"意味深长——再惊险的旅程终将成为回忆,就像人生终将归于尘土。
全诗就像一部微缩的冒险电影:前半段是视觉冲击的山景奇观,后半段转入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最妙的是用"探险"比喻人生——我们都在未知旅途中奋力前行,但最终都要面对生命的有限性。这种从兴奋到沉思的情绪转变,让诗歌既有画面感又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