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泓

晋城出郭十里馀,嫩柳山花满岩麓。
苍苔蹭蹬步亦艰,百丈悬崖挂层屋。
老僧正睡门不闭,习习阴风起幽谷。
耳聩不闻琵琶声,但见一泓春水绿(清储大文《山西通志》卷二二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山野的宁静画面,语言平实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像导游指路:从晋城城门往外走十多里,山路两旁嫩柳轻摇,野花开满山坡。用"嫩柳山花"四个字就勾勒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中间四句突然转折:长满青苔的山路越来越难走,抬头看见悬崖上挂着像楼房一样的巨石。来到一座寺庙,老和尚正在睡觉连门都没关,山谷里吹来带着凉意的风。这里通过"蹭蹬""百丈悬崖"等词突然增加紧张感,又用老僧酣睡的细节回归宁静,形成有趣反差。

最后两句最妙:诗人说耳朵不好听不见传说中的琵琶声(可能指流水声像弹琵琶),只看见一潭碧绿的春水。这种"听不见但看得见"的写法,反而让读者仿佛听到了水声,感受到山谷的幽静。春水的"绿"字用得尤其好,让人想起"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名句。

全诗就像用手机拍vlog:先拍路上的花,再拍险峻的山路,接着拍寺庙里的老和尚,最后给潭水来个特写。没有刻意说理,但通过这些画面自然传递出远离喧嚣的闲适心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