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辰纪事 其一

太息山陵未掩藏,孰知魑魅在萧墙。
新声竞奏《桑条曲》,神柄潜归偃月堂。
何止蛟龙愁失水,却教狐鼠极跳梁。
诸公不定安邦计,涂炭苍生恐未央。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个国家内忧外患、奸臣当道的混乱局面。

开篇"太息山陵未掩藏"用先帝陵墓都来不及安葬的意象,暗示国家正处于危急存亡之秋。"魑魅在萧墙"则形象地指出祸患其实来自内部,就像鬼怪藏在自家墙内一样危险。

中间四句用音乐和权力的象征来描写乱象:新流行的《桑条曲》暗示风气败坏,权力暗中转移到奸臣的"偃月堂"。就像蛟龙失去水般无助,反而让狐狸老鼠这些小丑上蹿下跳,比喻忠良失势、小人得志。

最后两句直指核心问题:当权者们拿不出治国良策,老百姓的苦难看来还要继续下去。全诗通过一系列鲜明对比(蛟龙/狐鼠、新声/神柄)和生动意象(魑魅、涂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