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河看月
白杨河上看明月,昔人曾见今人别。茅屋数家河上村,化作三山白银阙。
波平风静棹歌来,万顷冲融镜面开。今夜江南忆游子,空瞻云汉上昭回。
茫茫万里燕齐路,北斗从横泰阶曙。黄河东逝月西流,明日南风过洪去。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白杨河畔的月夜美景,同时融入了时光流转、人生聚散的感慨。
开头两句点明地点和主题——在白杨河上看月亮,古人曾在这里赏月,如今的人却已不同。这里暗示了物是人非的变迁,月亮依旧,而看月的人已换了一代又一代。
接下来写河边的村庄在月光照耀下,仿佛变成了仙境中的“白银阙”(银色的宫殿),用夸张的比喻渲染月光的神奇,让平凡的茅屋显得梦幻而美丽。
五六句写河面平静,船歌传来,万顷波光像镜子一样展开,画面宁静而开阔,让人感受到月夜的安详与美好。
然而,诗人笔锋一转,从美景联想到远方——今夜江南的游子是否也在思念故乡?仰望星空,却只能看到银河流转,徒增怅惘。这里透露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最后四句视野更开阔,写燕齐大地万里苍茫,北斗星横斜,天色将明;黄河向东流,月亮向西落,明天南风起时,自己或许就要乘船离开。这里既有对广阔天地的描绘,也暗含人生漂泊、时光流逝的无奈。
整首诗以月亮为线索,从眼前的美景写到远方的思念,再延伸到人生的行旅和时间的流逝,既有宁静的画面感,又带有淡淡的哀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揭傒斯
揭傒斯(1274~1344)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字曼硕,号贞文,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人。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