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思念,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含蓄的情感表达,传递出深沉的愁绪。
首联“南州石黛有遗妍,目极危梯月上弦”写的是南方的山水依然美丽,但诗人站在高楼上,看到的却是一弯新月。这里用“危梯”暗示孤独的高处,“月上弦”则点明时间是月初,暗示时光流逝,而自己依然漂泊在外。
颔联“一水相忘空脉脉,双金何路致拳拳”用“一水”象征阻隔,虽然心中充满深情(脉脉),却无法传递。后句的“双金”可能指珍贵的信物或情谊,但找不到送达的途径,表达出无奈与遗憾。
颈联“仙源日永桃无援,客馆春轻柳未眠”用“仙源”比喻理想之地,但那里的桃花无人欣赏,暗指美好事物被冷落。后句写旅舍中春天已至,柳枝还未“眠”(可能指未完全舒展),暗示诗人自己也无法安眠,心事重重。
尾联“欲写微词托归雁,风高岭阔又经年”是全诗情感的爆发点:想托大雁带信回家,但“风高岭阔”象征重重阻碍,最终只能叹息又一年过去,归期无望。这里的“微词”指含蓄的思念之语,更显情感的克制与深沉。
全诗以婉转的笔法,将异乡漂泊的孤寂、对故人或故乡的思念,以及时光蹉跎的无奈层层递进。诗人用“石黛”“桃柳”“归雁”等意象构建出唯美而忧伤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共情——每个在外的游子,或许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刘筠
(971—1031)宋大名人,字子仪。真宗咸平元年进士。杨亿试选人校太清楼书,擢第一,以大理评事为秘阁校理,预修图经及《册府元龟》。真宗、仁宗两朝,屡知制诰及知贡举,预修国史。尝拒草丁谓复相位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兼龙图阁直学士,终知庐州。工诗,与杨亿时号“杨刘”。与杨亿、钱惟演等合编《西昆酬唱集》,后世称“西昆体”。有《刑法叙略》、《册府应言》、《玉堂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