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渔父的艰辛生活,同时透露出他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衣食年年半有无,冷风寒雨在江湖"直接道出渔父生活的困顿:年年为温饱发愁,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还要在寒冷的风雨中漂泊江湖。这里的"半有无"用得特别生动,既说明收入不稳定,也暗示生活朝不保夕。
后两句笔锋一转,揭示渔父的处世哲学:虽然长期贫困,但不是因为要给官府交税("官家课"指各种苛捐杂税),而是把挣来的钱都拿去喝酒了。"黄公旧酒垆"用典,代指酒馆,说明渔父宁愿把钱花在买醉上,也不愿为官府卖命。
整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既写出了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又展现了一种"宁可清贫也要活得痛快"的生活态度。渔父虽然穷,但活得有骨气,这种在逆境中保持洒脱的精神,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郑文康
(1413—1465)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乂,号介庵。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