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抚州对酬崔法曹夜雨滴空阶五首

雨落湿孤客,心惊比栖鸟。空阶夜滴繁,相乱应到晓。
高会枣树宅,清言莲社僧。两乡同夜雨,旅馆又无灯。
谤议不自辨,亲朋那得知。雨中驱马去,非是独伤离。
离室雨初晦,客程云陡暗。方为对吏人,敢望邮童探。
纵酒常掷盏,狂歌时入室。离群怨雨声,幽抑方成疾。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组诗写的是诗人在旅途中遇到夜雨时的孤独感受和复杂心情。

第一首用"湿孤客"和"惊栖鸟"的对比,写出雨夜独行的不安。雨滴整夜敲打空台阶的声音,更扰得人难以入睡。

第二首通过对比手法:一边是高朋满座的热闹场景,一边是独自在旅馆面对黑暗雨夜的冷清,突出旅途的孤寂。

第三首写诗人遭遇非议却无人倾诉的委屈。冒雨赶路不只是因为离别伤感,更是心中有苦说不出。

第四首描写雨天赶路的艰难。天色昏暗,前路迷茫,作为官员还要处理公务,连送信的童子都指望不上。

第五首刻画借酒消愁的狂放姿态。但越是纵酒高歌,越显出离群索居的苦闷,最终在压抑中病倒。

这组诗的魅力在于: 1. 用雨夜烘托孤独,滴滴雨声都像在敲打游子的心 2. 通过对比手法,突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3. 展现了中国文人特有的含蓄表达——心中有苦却不直说,借雨抒情 4. 最后从借酒消愁到忧郁成疾,揭示压抑情绪的危害

诗人把旅途中的种种不如意,都化作了夜雨中的叹息,让读者感受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