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秋夜图景,充满了幽寂、清冷的氛围。
首联"清潭洞澈深千丈,危岫攀萝上几层"用夸张手法写景:潭水清澈见底仿佛有千丈深,陡峭的山峰上缠绕着藤萝,暗示寺庙所在之处地势险峻、人迹罕至。
颔联"秋尽更无黄叶树,夜阑唯对白头僧"点明时令已是深秋,树叶落尽,更显萧瑟。夜深人静时,只有白发老僧独坐,突出寺庙的孤寂。
颈联"风入古松添急雨,月临虚槛背残灯"写动态景物:风吹过古松发出像急雨般的声音,月光照在空荡的栏杆上,与将灭的油灯形成明暗对比,营造出凄清意境。
尾联"老猿啸狖还欺客,来撼窗前百尺藤"突然加入活泼元素:山中猿猴的叫声像是在戏弄客人,还摇晃着窗前的长藤。这一笔让整首诗在寂静中多了几分生气,也暗示修行之地并非完全死寂。
全诗通过"深潭"、"危峰"、"古松"、"残灯"等意象,层层递进地描绘出一个远离尘嚣的修行环境。最后用猿猴的顽皮举动,为这幅清冷画卷增添了一丝灵动,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复杂感受——既有孤寂,又不乏自然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