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慧山泉

谁识澄渊万古清,潢污扰扰谩纵横。出从山底应无极,流落人间自有声。

江汉想能同浩渺,尘沙虽混更分明。从来旱岁为膏泽,安用茶经浪得名。

现代解析

这首诗《和慧山泉》赞美了一处清澈的山泉,通过对比和拟人手法,展现了山泉高洁的品质和实用价值。

前两句说:谁能真正懂得这潭泉水万年不变的清澈?它和那些浑浊的积水完全不同(潢污指脏水)。这里用"万古清"强调泉水超越时间的纯净,用"扰扰谩纵横"形容脏水乱流的浮躁模样,形成鲜明对比。

中间四句生动描写泉水:它从看不见的山底源源不断涌出(无极指没有尽头),流到人间时发出悦耳水声。虽然它最终汇入江汉(长江汉水)变得浩渺,即使混进尘沙也依然保持清澈。这里用"同浩渺"展现泉水的博大,用"更分明"突出其不可玷污的特质。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这泉水在干旱年份能滋润万物(膏泽指恩泽),比陆羽《茶经》里那些徒有虚名的名泉实用多了。诗人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惠泽百姓,而不是追求虚名。全诗通过山泉表达了对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精神的赞美。

丁宝臣

丁宝臣(1010~1067)北宋官员,诗人。北字元珍,晋陵(今江苏省常州市)双桂坊人。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历官太子中允剡县知县、太常博士诸暨知县,除弊兴利,越人称为循吏,官至秘阁校理、同知太常礼院。英宗每论人物必称之。尤与欧阳修友善。 [1] 《丁君墓志铭》今录诗八首。与兄丁宗臣俱以文知名,时号二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