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钱太常元抑祠祭显陵

江汉朝百灵,绛节集鄢郢。
兴园奠其阳,虹霓熠光景。
象设开天庭,环卫森五岭。
斋房产灵芝,玉醴出金井。
神游驾虚无,剑舄存遗影。
洒扫祠官虔,匕鬯皇情耿。
太常典秩宗,精白一心秉。
龙颜授玉册,殿上亲祗领。
玄端佩冲牙,陟降瑶坛静。
风清灵旗翻,天赤御气冏。
宗禋日辉光,松柏载崇整。
山河扶栋梁,虎旅肃藩屏。
还轺告成命,弭节为俄顷。
备闻古夔龙,密布金华省。
仿佛弘治风,廷论多骨鲠。
我辈饱藜羹,散发从箕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庄严隆重的皇家祭祀活动,充满了神圣感和仪式美。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祭祀场景的视觉盛宴 诗人用丰富的色彩和动态画面带我们亲临现场:江汉之滨百官朝拜("江汉朝百灵"),红色仪仗队集结("绛节集鄢郢"),彩虹般的光影在陵园闪耀。特别生动的是描写灵芝在斋房生长、甘泉从井中涌出这些祥瑞之兆,连神灵的佩剑和靴子都留下了若隐若现的痕迹。

2. 仪式流程的庄严记录 诗中详细记载了祭祀流程:太常官(掌管礼仪的官员)虔诚准备,皇帝亲自授予玉册(祭祀文书),官员们穿着黑色礼服佩戴玉饰("玄端佩冲牙"),在瑶坛安静地升降行礼。当绘有龙纹的灵旗在清风中翻卷时,连天空都映出红光的皇家气象。

3. 历史深意的巧妙寄托 结尾处诗人突然笔锋一转,提到"弘治之风"(明朝弘治年间清明的政治风气),暗示这场盛大仪式应该像弘治朝那样,伴随着官员们耿直的谏言。最后两句更是以"我们这些吃着野菜粥的人,不如归隐山林"的自嘲,微妙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感慨。

全诗最精彩之处在于:表面写祭祀的华丽排场,实则通过仪式细节与历史典故的穿插,让读者感受到庄严仪式背后更深层的政治寓意。这种"以盛景写深思"的手法,就像用金碧辉煌的壁画来衬托其中暗藏的题外之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