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坪同年招游黄鹤楼即赋

古今一石才,子建得八斗。
古今一枝笔,独在青莲手。
自从搁向黄鹤楼,纷纷儿子不足数。
季常意气何淩云,高摘星辰悬两肘。
几从天半问黄鹤,忘却文伟是谁某。
拍肩挹袖四五人,雄文一一拟韩柳。
就中谢客兴更豪,狂歌不必饮多酒。
时或填词学柳七,不肯读书学欧九。
量材自谓灵运翁,清发又说宣城守。
得来奇句可惊人,合教太白再低首。
临风高唱壁上诗,虚无帝座能通否?
此楼不止百尺高,俯瞰大江东去波涛走。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夸张幽默的笔法,描绘了一群文人登黄鹤楼时的豪情逸兴。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开篇用两个经典比喻镇场子:说天下才华共一石(十斗),曹植独占八斗;天下文笔第一人,只有李白配得上。这是为后面文人聚会定下"高手过招"的基调。

中间部分生动刻画聚会场景:诗人们像孩子般争强好胜("纷纷儿子不足数"),有人意气风发仿佛能摘星辰,有人醉醺醺连神仙都认不出。他们互相勾肩搭背,比拼韩愈、柳宗元级别的文章。特别描写一位"谢客"(可能指谢灵运)最狂放,不爱读书却爱填词唱歌,自称才华堪比谢灵运,清新俊逸如李白。

结尾把气氛推向高潮:诗人们对着墙壁题诗,豪迈的歌声仿佛能惊动玉皇大帝。最后两句镜头拉远——这座巍峨的楼阁俯瞰着滚滚长江,将文人们的狂放与天地永恒融为一体。全诗妙在把文人聚会写得既像孩童打闹,又充满仙气,最后落在江山永恒的意境上,让人感受到超越时空的文人豪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