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赠雪苑师

雪山修道六年成,云满长空雪满庭。
便向个中登觉地,何须腊月待明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在雪山中苦修六年终于悟道的场景,充满禅意和哲理。

前两句"雪山修道六年成,云满长空雪满庭"用简练的笔法勾勒出修行环境:高耸的雪山、漫天的云雾、满院的积雪,营造出空灵纯净的意境。"六年"这个具体时间,暗示修行之路漫长艰辛。

后两句"便向个中登觉地,何须腊月待明星"是诗眼所在。诗人说修行者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了觉悟("登觉地"),根本不需要等到腊月夜空中出现启明星(佛教中常以明星比喻顿悟的契机)。这里用"何须"二字,强调真正的觉悟不依赖外在条件,而是源于内心的修行。

全诗通过雪山、云雾、积雪等意象,构建出一个超脱尘世的修行空间。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两句的顿悟:真正的觉悟不在遥远的未来,不在特定的时刻,而就在当下修行的过程中。这种"当下即是"的禅宗思想,对现代人追求即时满足的心态很有启发意义。

诗歌语言干净利落,没有华丽辞藻,却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和转折,传递出深刻的修行智慧,展现了禅诗"不立文字"却又"直指人心"的特点。

夏竦

夏竦(985—1051年),字子乔,江州德安县(今江西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人。北宋时期大臣,世称夏文庄公、夏英公、夏郑公。著文集百卷、《策论》十三卷、《笺奏》三卷、《古文四声韵》五卷、《声韵图》一卷,其中:《文庄集》三十六卷等收入《四库全书》(节录自《永乐大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