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龙歌
赤龙搅海海水浑,巨鳞细鳞乱纷纷。
大风播荡几寒暑,馀腥犹自满江濆。
上帝闻之发震怒,不使淫威遍下土。
飞符直取赤龙归,投彼遐荒畀豺虎。
春云布满东南隅,疏疏密密雨声徐。
桑麻蔽野鸡犬静,遥闻击壤歌唐虞。
大风播荡几寒暑,馀腥犹自满江濆。
上帝闻之发震怒,不使淫威遍下土。
飞符直取赤龙归,投彼遐荒畀豺虎。
春云布满东南隅,疏疏密密雨声徐。
桑麻蔽野鸡犬静,遥闻击壤歌唐虞。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神话故事,隐喻了现实中的社会动荡与重建。
开篇用"赤龙搅海"的奇幻画面,比喻某种破坏性力量(比如暴政或战乱)带来的混乱——海水浑浊、鱼群乱窜,就像社会秩序被打破后民不聊生的状态。"大风播荡"暗示这种混乱持续了很久,连空气中都残留着腥臭味,如同灾难过后挥之不去的阴影。
中间部分出现转折:上天看不下去这种暴行,像抓罪犯一样把赤龙发配边疆。这里用"飞符"(古代调兵凭证)和"豺虎"的意象,既保留神话色彩,又暗指正义力量的干预。
最后一段描绘雨润大地的宁静景象:春雨温柔滋润东南大地,桑麻茂盛、鸡犬安宁,百姓唱着歌颂太平盛世的歌谣。通过"唐虞"(尧舜时代)的典故,表达了人们对清明政治的向往。
全诗妙在把抽象的社会变革具象化为"赤龙作乱-上天惩处-大地重生"的神话剧,暴雨般的动荡与春雨般的复苏形成强烈对比。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个画面:当灾难过去,最平凡的生活场景(雨中庄稼、安静的村庄)反而成了最珍贵的太平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