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豪迈情怀,语言生动,画面感强。
首联“名楼高耸大江湄,形影巍峨绝代奇”直接点题,用“高耸”“巍峨”形容黄鹤楼的气势,突出它在江边的雄伟姿态。“绝代奇”强调这座楼的独一无二,为全诗定下赞叹的基调。
颔联“势接巫山风雨远,气吞云梦水天迷”进一步拓展视野,用夸张手法写黄鹤楼仿佛连接着遥远的巫山风雨,吞吐着云梦泽的浩渺水天。这两句把静止的楼写得充满动感,好像它能影响天地气象。
颈联“淩空仿佛来黄鹤,跨岸分明舞彩霓”转入神话想象。诗人站在楼上,仿佛看到传说中的黄鹤飞来,又好像看到彩虹跨越两岸起舞。这里虚实结合,让现实景观充满仙气。
尾联“头上煌煌崔灏在,依然放胆自吟诗”最有意思。诗人明知有崔颢的《黄鹤楼》珠玉在前(“崔灏”应为崔颢),却依然大胆地写下自己的诗篇。这既表现了对前人的尊敬,又展示了自信的创作态度。
全诗通过空间由近及远、虚实相生的描写,把一座历史名楼写得既雄伟又灵动。最打动人的是结尾处诗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创作勇气,这种在经典面前不怯场、敢于表达自我的精神,正是诗歌创作最珍贵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