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住在天香寺、擅长画松树的老和尚。诗人通过对比手法,点出这位"古松僧"的独特艺术偏好——他不爱画那些传统题材(枯松、岩石),反而钟情于江边生机勃勃的活松树。
最妙的是后两句:老和尚最爱画临江而立的两三棵松树,特别是水鸟栖息的那种。因为江边的松树没有藤蔓缠绕("解无藤"),显得更加挺拔自在。这里暗含深意——没有藤蔓束缚的松树,就像超脱世俗的僧人,自由地生长在天地间。
全诗用最朴实的语言,把"画如其人"的道理说得生动有趣。我们不仅能看见老和尚笔下的松树,更能感受到他追求自由、不落俗套的精神境界。就像现代人拍照不爱摆拍,专抓自然瞬间一样,这位古代画僧用他的画笔捕捉着生命最本真的美。
王建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