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罗浮

独携筇杖入罗浮,四百名峰今始游。
鲍靓葛洪如有待,洞云岩月似相留。
一封茅屋梅花古,半址松坛药灶秋。
谁谓铁桥人不到,我将双袖挹飕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游览罗浮山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独携筇杖入罗浮,四百名峰今始游"直接点明主题:诗人拄着竹杖独自来到罗浮山,开始游览这座拥有四百座名峰的名山。"独"字突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态度。

颔联"鲍靓葛洪如有待,洞云岩月似相留"运用典故,提到两位曾在罗浮山修道的仙人,仿佛在等待诗人;山洞的云雾和岩石间的月光也似乎在挽留他。这里把自然景物拟人化,增添了神秘色彩。

颈联"一封茅屋梅花古,半址松坛药灶秋"描写山中隐居生活的场景:简陋的茅屋旁开着古老的梅花,松树下的炼丹坛和药灶透着秋意。这些意象展现了隐士生活的清雅脱俗。

尾联"谁谓铁桥人不到,我将双袖挹飕飗"最为精彩:谁说铁桥(传说中罗浮山的仙境)凡人到不了?诗人要用衣袖兜住山间的清风带回去。这个充满想象力的结尾,既表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又展现了他洒脱不羁的性格。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罗浮山的云雾、月光、梅花、松坛等意象,营造出一个远离尘嚣的仙境。诗人不仅欣赏美景,更渴望将这份超然物外的感受永远珍藏。诗中透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的宁静与自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