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讲了一个很朴素的道理:孝顺父母要从日常小事做起。
前两句"日出卯,立身之本须行孝"是说:天刚亮(卯时)就该起床,做人最根本的就是要孝顺父母。这里用"日出"这个具体时间,暗示孝顺要趁早,要从每一天开始做起。
后两句"甘□盘中莫使空,时时奉上知饥饱"更接地气:要让父母的饭碗永远不空(□可能是"脆"或"肴"等字),要经常关心他们吃饱了没有。这里用"盘中饭"这个最日常的东西,告诉我们孝顺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要落实到给父母盛饭、关心他们温饱这样的具体行动上。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做饭、吃饭这些人人都会的生活场景,让孝顺变得特别真实可感 2. 强调孝顺要"时时"去做,是持续不断的日常行动 3. 把做人的大道理(立身之本),化解成盛饭添菜的小事,显得特别亲切
就像现在说的"孝顺不是朋友圈的祝福,而是回家给爸妈做顿饭",古人早就用更诗意的语言,讲明白了这个道理。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