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横塘 菱

镜花昼合,丝蔓秋肥,角尖凉触波底。
一道香绳,早拦截、半塘秋水。
断浦歌沉,夕阳人远,采残烟际。
唤双桡并拨,就买湖边,船头载、蘋风起。
蟾蜍股叠晶盘,付尊前素手,轻擘红碎。
嫩玉分尝,便雪藕、也输甜脆。
过重九、吴娃都散,蝶叶参差剩寒翠。
更煮浮根,鼎娥传送,当园蔬销醉(吾乡多采菱根煮食,味极俊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采菱的生动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乡土风情。

上片从菱角的生长环境写起:水面如镜的菱花白天闭合,秋天菱蔓肥壮,尖尖的菱角浸在清凉的水波中。采菱人用香绳(可能是系菱篮的绳子)拦住了半个池塘,在夕阳西下时结束劳作。远处歌声渐歇,采菱人划着双桨准备返航,船头拂过带着浮萍的清风。这里用"断浦歌沉"四个字巧妙传递出劳作结束时的宁静氛围。

下片转到品尝菱角的场景:像蟾蜍腿一样弯曲的菱角堆叠在晶莹的盘子里,姑娘们灵巧地剥开红壳。新鲜的菱肉比雪白的藕更脆甜。过了重阳节后,采菱姑娘们都散去了,只剩参差的菱叶透着寒意。最后笔锋一转,写家乡人把菱根煮来当蔬菜吃,味道鲜美到能解酒醉。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尾,把日常饮食写得妙趣横生。

全词最妙处在于: 1. 用"角尖凉触波底"这样细腻的触觉描写,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水底菱角的质感 2. "轻擘红碎"四个字活灵活现地刻画出剥菱角的动作 3. 结尾突然从风雅的采菱转到朴实的煮菱根,在雅俗之间制造惊喜 4. 通篇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采菱全过程的白描,自然流露出对家乡风物的喜爱

就像用镜头记录江南水乡的日常:从采菱到尝鲜,最后回到灶台前的一碗菱根汤,在平凡中发现诗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