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咏
瓦瓶不脱二斗粟,老菜一根三日餐。
冬天气寒风飒飒,幸有木绵粗布衲。
何人笑我贱与贫,留得馀资供伏腊。
渊明不免乞食时,我生岁月长无饥。
渊明有子不识字,儿今读遍千家诗。
颜回短命三十二,我已行年四十四。
古来贤豪各如此,敢不低头拜天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自写自己,表达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的具体内容和其中蕴含的深意。
首句“老夫半岁不出门”,作者说自己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没有出门了,这给人一种隐居的感觉,像是在远离尘世的喧嚣,独自享受一份宁静和自由。
接下来的“斗室兀坐天地宽”,是在说尽管他待在一个小房间里,但他内心的天地却很宽广。这不仅是指空间上的宽广,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放松和内心的广阔。
“瓦瓶不脱二斗粟,老菜一根三日餐”表达了作者的生活简朴。他用得很简单的食器,吃的也很简单,只用两个斗的谷物,一顿老菜就能吃上三天。这是对物质生活的不追求,也是一种自我约束和满足。
“冬天气寒风飒飒,幸有木绵粗布衲”说的是即使冬天天气寒冷,但有粗厚的棉布衣裳可以御寒,这让作者感到很满足。这里强调的是内心的温暖和对简朴生活的适应。
“何人笑我贱与贫,留得馀资供伏腊”是说,即便有人嘲笑他的贫贱,但还能留有一些余钱来准备过节和祭祀,这让他感到安心。这里的“伏腊”指的是古代的年节和祭礼,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有计划和节俭。
“渊明不免乞食时,我生岁月长无饥”提到诗人陶渊明,即使在贫穷时也曾向别人乞讨食物,但他一生中没有挨饿过。这暗示自己即使不富裕,但也不至于艰苦到像渊明那样。
“渊明有子不识字,儿今读遍千家诗”则是比较自己和陶渊明,陶渊明的儿子不识字,而自己的孩子却已经读了很多诗书。这表明了作者对于教育和文化的重视。
“颜回短命三十二,我已行年四十四”这里提到古代贤人颜回,他虽然早逝,只有三十二岁,但自己已经四十四岁了,还健在。这种对比传递出了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最后的“古来贤豪各如此,敢不低头拜天地”则是说,古往今来,无论是贤能之人还是豪杰,都难免有各自的遭遇和命运,因此感到自己也应该低头感恩天地的赐予。这种态度包含了对命运的接受和内心的平和。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抒发,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接受和满足,同时也传递出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