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小诗用极简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声色交融的自然画卷。
前句"万壑松风天鼓吹"像一组动态镜头:无数山谷中的松林随风摇曳,发出的声响如同上天安排的盛大交响乐。"鼓吹"原指古代仪仗音乐,这里把自然风声比作天籁之音,让人仿佛听见松涛阵阵的回响。
后句"四围花月锦帘栊"转入静态特写:月光下的繁花将四周装点得如同锦绣帷帐,月光与花影交织成天然的华美装饰。"帘栊"本指门窗的帘子,这里形容花月交辉形成的天然屏障,给人如梦似幻的视觉体验。
全诗28个字构建了两个维度:听觉上松风如天乐,视觉里花月似锦绣。不用任何抒情词,仅通过"天鼓吹""锦帘栊"这两个精妙比喻,就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与精致。这种将自然景物人格化的写法,既保留山水本色,又赋予其艺术灵性,正是古典诗歌"以景传情"的典型表现。
谌祜
谌祜(一二一三~一二九八),字自求,号桂舟,又号服耕子,南丰(今属江西)人。布衣终身。元大德二年卒,年八十六。有《桂舟歌咏》等,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