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夏存良员外
存良豪杰士,二十登巍科。
功名与词翰,夙夜心靡他。
朝士纷如云,入眼苦不多。
谦谦义兴尹(弼),誓言为蔺颇。
南宫新陟阶,东广已违和。
十年腹中书,埋没荒山阿。
孤儿托世父,寡妻依病姑。
颛臾未足忧,萧墙起风波。
区区蜗角上,白石寻干戈。
遂令萱荆诗(存良有母子兄弟萱荆荣会诗卷),翻成长恨歌。
质成遇匪人,哀哉泪滂沱。
功名与词翰,夙夜心靡他。
朝士纷如云,入眼苦不多。
谦谦义兴尹(弼),誓言为蔺颇。
南宫新陟阶,东广已违和。
十年腹中书,埋没荒山阿。
孤儿托世父,寡妻依病姑。
颛臾未足忧,萧墙起风波。
区区蜗角上,白石寻干戈。
遂令萱荆诗(存良有母子兄弟萱荆荣会诗卷),翻成长恨歌。
质成遇匪人,哀哉泪滂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叫存良的才子悲剧性的一生,用通俗的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存良是个才华横溢的人,二十岁就考取了功名。他本可以靠文采和官职过上安稳生活,但为人太过正直单纯。在复杂的官场中,他像一张白纸,看不惯那些虚伪的官员,只愿与少数志同道合的人(比如义兴尹弼)做朋友,幻想能像古代蔺相如那样以德服人。
可惜现实很残酷。他刚升官不久就遭遇排挤,十年寒窗苦读积累的学识抱负,最终被埋没在荒山野岭。更惨的是家庭变故:父亲早逝后,孤儿寡母只能依靠亲戚,结果连亲戚间也起了内讧。就像蜗牛角那么小的利益争斗("蜗角"典故出自庄子),竟让亲人反目成仇。
他原本写给母亲和兄弟的温馨诗篇(萱草代表母亲,荆树代表兄弟),最后变成了像《长恨歌》那样的悲剧故事。当他想要讨回公道时,又遇到骗子,只能痛哭流涕。全诗通过存良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正直文人难以立足的困境,以及利益面前亲情脆弱的现实,读来令人心酸。
郑文康
(1413—1465)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乂,号介庵。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