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岳寺
形影暗相吊,迟迟过往客。
即逋纵横波,兆年触引力。
流光疾如斯,彼苍容仅隙。
幻梦惟先觉,吾宁安所适。
独钟岳之灵,纷攘聊存息。
亘古默相屹,苦劫皈净域。
镕铸铁山馀,双丸照雪积。
叠屏送遥青,烟墟依寸碧。
钟鼓隳台基,庑殿戗梁脊。
鬼物出图画,隐隐驳垩壁。
霜皮护法身,攫拿老龙格。
累代替荣枯,百衲閒卜弈。
复判一局平,崇朝连永夕。
空阶狐兔走,蓬雀群振翼。
檀篆销蒲团,梵夹遗瓦甓。
因持菩提心,托钵虔挂锡。
山外已还春,谷中寒尚逼。
风湍缩趾爪,冰淩鲠胸臆。
入山忘何年,起结潜计历。
新汲古井波,微响破岑寂。
即逋纵横波,兆年触引力。
流光疾如斯,彼苍容仅隙。
幻梦惟先觉,吾宁安所适。
独钟岳之灵,纷攘聊存息。
亘古默相屹,苦劫皈净域。
镕铸铁山馀,双丸照雪积。
叠屏送遥青,烟墟依寸碧。
钟鼓隳台基,庑殿戗梁脊。
鬼物出图画,隐隐驳垩壁。
霜皮护法身,攫拿老龙格。
累代替荣枯,百衲閒卜弈。
复判一局平,崇朝连永夕。
空阶狐兔走,蓬雀群振翼。
檀篆销蒲团,梵夹遗瓦甓。
因持菩提心,托钵虔挂锡。
山外已还春,谷中寒尚逼。
风湍缩趾爪,冰淩鲠胸臆。
入山忘何年,起结潜计历。
新汲古井波,微响破岑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老寺庙的荒凉景象,同时融入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孤独的寺庙(前八句)
诗人用"形影相吊"形容寺庙的孤寂,像一位孤独老人。这里只有匆匆过客,时间像流水一样飞快流逝("流光疾如斯"),而寺庙就像在时间长河中勉强撑开的一道缝隙。诗人感叹:在这虚幻的梦境般的世界里,我们该何去何从?
2. 荒凉的景象(中间十六句)
具体描写寺庙的破败:铁铸的山门、积雪的反光、青色的远山、倒塌的钟鼓台、斑驳的壁画、干枯的老树。这里曾经香火鼎盛("檀篆销蒲团"指烧尽的香、用旧的蒲团),现在却成了狐狸野兔的乐园。诗人用"百衲闲卜弈"(僧袍闲置,棋盘落灰)暗示这里早已没有僧人。
3. 修行者的感悟(最后八句)
一位修行者来到这里,虽然山外已是春天,但山谷依然寒冷。他打水时("新汲古井波")的水声打破了寂静,这个细节暗示修行者在这荒凉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最后两句"入山忘何年,起结潜计历"表明修行者已超脱了时间的束缚。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破败的寺庙景象象征时间的无情
- 通过细节描写(如狐狸、水声)让画面生动可感
- 在荒凉中透露出永恒的主题:虽然物质会腐朽,但精神追求("菩提心")可以超越时间
- 语言凝练,如"双丸照雪积"用"双丸"(日月)形象表达时光流逝
诗人似乎在告诉我们:在喧嚣的世界里,真正的宁静可能就藏在这看似荒凉的地方,而人生的意义或许就在于寻找这种超越时间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