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于1933年,鲁迅听闻好友杨杏佛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后所作。全诗用含蓄深沉的语言,表达了对黑暗时局的愤懑和对友人的哀思。
首句"风雨江城夏似春"用反常的天气暗喻政治环境的险恶——明明是夏天却像春天般阴晴不定,暗示当时白色恐怖下社会的压抑氛围。
第二句"闭门天许作閒人"表面说天气让自己闭门闲居,实则暗指在恐怖统治下,知识分子被迫保持沉默的无奈处境。
第三句"恩牛怨李"借用古代典故(牛僧孺、李德裕的党争),讽刺当时国民党内部的派系倾轧。诗人质问这些权力斗争究竟有什么意义,流露出对政治黑暗的厌恶。
最后"生死无由问伯仁"用晋代周伯仁冤死的典故,痛惜友人被害却无处申冤。这个反问句充满无力感,既是对友人的悼念,也是对当时无法无天暴行的控诉。
全诗没有直接写愤怒,但通过天气隐喻、历史典故和反诘语气,将对友人的哀思与对时局的批判融为一体,展现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文人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