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彦渊夜闻鹤唳

警露犹能动客情,淮淝况复杂风声。
语多真似留华表,意远谁知在紫清。
正值月寒秋夜永,更当风静海潮平。
故山蕙帐空来久,想共晓猿相对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秋夜听到鹤鸣引发的思乡之情,通过声音、场景和想象层层递进,展现诗人细腻的内心世界。

前两句从听觉切入:鹤鸣警醒露水的声音本就能触动游子心绪,更何况夹杂着淮河淝水边的风声(用"况复"强调双重刺激)。这里用两种声音叠加,制造出更强烈的情绪冲击。

三四句用典故深化意境:鹤鸣像传说中留在华表柱上的仙鹤话语(借用丁令威化鹤典故),但它的深意其实在九天之上("紫清"指天庭)。这里把现实鹤鸣和神话联想结合,增添飘渺感。

五六句转向环境描写:正是寒月当空的秋夜,又逢风平浪静、海潮退去之时。用"正值""更当"两个词强调时机的特殊性,看似写景,实则烘托内心孤寂——最安静的时刻,最易被鹤鸣触动。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故乡山居的蕙草帐幕已闲置很久(暗示离乡日久),想象中鹤鸣该是与破晓时分的猿声相应和。这里用"空来久"与"想共"形成时空对照,现实与想象交织,把思乡情绪推向高潮。

全诗以"鹤鸣"为线索,将神话意象、自然声响、时空想象熔于一炉,在宁静秋夜中展开一幅有声的思乡画卷。最妙的是结尾的"晓猿",把夜半鹤鸣延伸到黎明,让余韵穿透时空,仿佛思乡之情永无止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