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碧亭

清泚何妨一整巾,苍岩先自怯登临。
泛现人物几荣悴,祗有林泉无古今。
万个倘容参直节,一泓端欲印无心。
苍颜还许交同老,罗隐书堂尚可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池碧亭中静思自然与人生的场景,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首联“清泚何妨一整巾,苍岩先自怯登临”写的是清澈的池水让人忍不住整理衣冠,而高耸的岩石却让人望而生畏。这里通过对比水和山的不同感受,暗示人在自然面前的谦卑与敬畏。

颔联“泛现人物几荣悴,祗有林泉无古今”是诗的核心思想:人间荣华富贵转瞬即逝,只有山林泉水永远不变。诗人用“几荣悴”点出人世无常,而“无古今”则强调自然的永恒,形成强烈对比。

颈联“万个倘容参直节,一泓端欲印无心”进一步深化主题:千万棵竹子教人正直(“直节”),一池清水映照出内心的纯净(“无心”)。这里用竹子和池水象征高尚品格,说明自然对人的教化作用。

尾联“苍颜还许交同老,罗隐书堂尚可寻”是诗人的感慨:即使容颜老去,仍愿与自然为伴;像唐代隐士罗隐那样隐居读书的生活依然值得追寻。这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人生理想。

全诗通过池、岩、林、泉、竹等自然意象,层层递进地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对自然永恒的向往。诗人将自然景物人格化,赋予它们教化意义,最终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语言平实但意蕴深厚,能让读者感受到山水之美与人生哲理的完美融合。

许中应

许中应,字成甫,东阳(今属浙江)人。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知定城县。事见清道光《东阳县志》卷一六。今录诗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