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 散策寻春,经澹台墓作
斩蛟沈璧何年事,茫茫浪淘千古。
宰树愁春,高城翳日,陈迹难寻抔土。
怀方去鲁。
有三百同游,道开吴楚。
友教诸侯,载书江介气如虎。
嗟余师训恨晚,乱离婴世网,羁宦贫旅。
桂海骖鸾,辽阳返鹤,空惜云霄毛羽。
苔扃酹醑。
怕呼出精魂,剑光犹怒。
未敢哀时,向人谈貌取。
宰树愁春,高城翳日,陈迹难寻抔土。
怀方去鲁。
有三百同游,道开吴楚。
友教诸侯,载书江介气如虎。
嗟余师训恨晚,乱离婴世网,羁宦贫旅。
桂海骖鸾,辽阳返鹤,空惜云霄毛羽。
苔扃酹醑。
怕呼出精魂,剑光犹怒。
未敢哀时,向人谈貌取。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春天散步时,经过澹台墓引发的感慨。全词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上片写历史沧桑。开篇用"斩蛟沉璧"的典故(传说澹台灭明曾斩蛟龙、沉玉璧),感叹英雄事迹早已被时间冲刷。眼前只见荒凉的墓地、破败的城墙,连坟墓都难以辨认。接着写澹台灭明带着三百弟子离开鲁国,在吴楚地区传播儒家学说,用"气如虎"形容其豪迈气概。
中片转到自身境遇。作者遗憾自己没能早点接受先贤教诲,如今年老体衰,在乱世中为生计奔波。用"桂海骖鸾"(在广西做官)、"辽阳返鹤"(从东北归来)两个典故,暗喻自己仕途不顺,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
下片写祭奠之情。作者在长满青苔的墓门前洒酒祭奠,却害怕惊动墓中英魂(暗示澹台灭明刚烈性格)。最后两句最耐人寻味:明明内心充满悲愤,却不敢在人前表露,只能强作镇定。这种隐忍的态度,反而更显出时代的悲哀。
全词通过古今对比,将个人命运与历史洪流交织在一起。英雄的豪迈与文人的无奈形成强烈反差,最后"未敢哀时"的克制表达,比直接哭诉更有力量。作者用"剑光犹怒"这样的意象,让六百年前的英魂在纸上复活,这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