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寺

净域开丹嶂,精蓝倚碧天。
登临迷胜概,徙倚谢尘缘。
幽戺从苔积,长廊信屟穿。
阶前流水赴,树杪落霞悬。
风堕斋时磬,花飞象外筵。
鬼神呼窟宅,日月晕榜联。
出洞龙湫得,扪萝凤啸传。
快应听雨过,倦可割云眠。
亭对娟娟竹,杯浮曲曲泉。
终期结莲社,长此习安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碧云寺的深山古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它的幽静与灵性。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寺庙环境(前四句)
开篇用"丹嶂""碧天"勾勒出寺庙依山而建的壮丽背景,红岩与蓝天形成强烈色彩对比。诗人登临时被美景震撼,感觉这里能让人忘却尘世烦恼。

2. 细节特写(中间十二句)
诗人像导游般带我们游览:长满青苔的石阶、曲折的木廊、阶前流水、树梢晚霞,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宁静氛围。特别提到风声中的诵经声、飘落的花瓣,让佛寺更显空灵。还描写了神秘的龙潭、凤鸣般的山风,赋予自然景物神话色彩。

3. 内心感悟(最后四句)
诗人表达想长居此地的愿望:在竹亭听雨,用山泉煮茶,最终加入修行者的行列。最后两句"结莲社""习安禅"点明向往修禅生活的主题。

全诗妙在:
- 动静结合:既有静止的寺庙建筑,又有流水、飞花、风声等动态元素
- 感官丰富:视觉(红岩碧天)、听觉(磬声、凤啸)、触觉(扪萝)全方位体验
- 虚实相生:现实景物与"鬼神""龙湫"等传说交织,增添神秘感

诗人通过这次游览,不仅记录了美景,更表达了对超脱尘世、心灵宁静的向往,能让现代读者感受到古人面对自然时那份纯粹的感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