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在犙和尚(由《鼎湖外集》补入)
东土传衣旧,南宗衍派长。
曹溪分滴乳,祇树散幽芳。
五岭空王国,千秋选佛场。
马驹方远踏,鹙子知高飏。
月指初融相,灯传不露光。
鼎湖擎玉柱,瑞塔竖金梁。
密谛翻圆藏,全机示宝航。
挈衣珠在掌,开匣剑生铓。
兴任麻鞋费,参尝劲弩张。
天童酥合酪,玄水雪加霜。
坐破瀛山桶,掀翻觉浪床。
象林狮一吼,炎峤凤还翔。
芥子须弥纳,针锋梵刹藏。
炉锤承大冶,澡灌藉神浆。
宝掌逢初度,宗风正远扬。
雨花疑献供,摛管代飞觞。
海岳同声气,人天总吉祥。
僧袛弹指事,应笑赵州忙(以上《屈泰士遗诗》)。
曹溪分滴乳,祇树散幽芳。
五岭空王国,千秋选佛场。
马驹方远踏,鹙子知高飏。
月指初融相,灯传不露光。
鼎湖擎玉柱,瑞塔竖金梁。
密谛翻圆藏,全机示宝航。
挈衣珠在掌,开匣剑生铓。
兴任麻鞋费,参尝劲弩张。
天童酥合酪,玄水雪加霜。
坐破瀛山桶,掀翻觉浪床。
象林狮一吼,炎峤凤还翔。
芥子须弥纳,针锋梵刹藏。
炉锤承大冶,澡灌藉神浆。
宝掌逢初度,宗风正远扬。
雨花疑献供,摛管代飞觞。
海岳同声气,人天总吉祥。
僧袛弹指事,应笑赵州忙(以上《屈泰士遗诗》)。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德高望重的和尚的祝寿诗,用丰富的佛教典故和自然意象,赞美和尚的修行成就和深远影响。
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1. 开头先点明和尚的传承:他继承了禅宗正统("东土传衣""南宗衍派"),像从六祖慧能的曹溪一脉分流出的清泉,又像祇园精舍散发的芬芳,说明他的佛法纯正。
2. 接着用比喻说他的修行境界:像马驹踏遍远方(比喻修行精进),像舍利弗智慧高超("鹙子"指佛陀弟子);他的开悟如月光初现,传法如灯灯相续却不显露痕迹。
3. 再用宏大景象比喻他的贡献:像鼎湖山擎天玉柱,像佛塔的金梁支撑佛法。他讲解佛经("圆藏")透彻,用智慧("宝航")度人,随手点拨就能让人开悟("挈衣珠在掌"比喻随手点化)。
4. 中间穿插修行故事:穿着麻鞋云游,像强弩般勇猛精进;用"天童酥酪""玄水霜雪"比喻他教导的佛法既滋养又警醒。他参透禅机("坐破瀛山桶"),超越常规思维("掀翻觉浪床")。
5. 后段用夸张手法说他的影响:讲法如狮子吼震动象林寺,德行如凤凰飞回南方;他的境界能纳须弥山于芥子,藏大千世界于针尖,体现禅宗"一花一世界"的境界。
6. 最后写祝寿场景:用"雨花"典故表示天人献花祝贺,以写诗代酒祝寿。说他的功德与山海同辉,最后幽默地说:比起和尚弹指间的修行成就,连著名的赵州和尚都显得忙乱。
全诗特色: - 用大量佛教典故但不觉枯燥,因为都化作生动比喻 - 动静结合,既有"狮吼""凤翔"的磅礴,也有"月指""灯传"的静谧 - 最后从宏大叙事回归祝寿场景,亲切自然 - 体现禅宗"不立文字又不离文字"的特点,既说佛法又超越语言
普通人读来,即使不了解所有典故,也能感受到这位和尚的智慧光芒和作者对他的敬仰之情。诗中"芥子纳须弥""针锋藏梵刹"等句,尤其能让人直观感受禅宗的宇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