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老宿:称释道中年老而有德行者。修心:修养心性。
雪后每常同席卧,花时未省两山居。
每常:常常。未省:未曾,没有。
猎人箭底求伤雁(yàn),钓户竿头乞活鱼。
钓户:指渔家。
一向风尘取烦恼,不知衰病日难除。
注释
老宿:称释道中年老而有德行者。唐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依止老宿亦未晚,富贵功名焉足图。”宋惠洪《冷斋夜话·靓禅师诗》:“靓禅师,有道老宿也。”宋林景梅《留寄沉介石高士》诗:“玄门尊老宿,白发长婴儿。”修心:修养心性。《庄子·田子方》:“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古之君子,孰能脱焉?”《魏书·释老志》:“故其始修心,则依佛、法、僧。”唐崔涂《入蜀赴举秋夜与先生话别》诗:“失计方期隐,修心未到僧。”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一》:“我纵欲修心养性,哪得此半年空闲,幕天席地的日子?”
每常:常常。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百喻经·蹋长者口喻》:“长者唾出口落地,左右谄者已得蹋去。我虽欲蹋,每常不及。”《儒林外史》第三回:“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未省:未曾,没有。唐白居易《寻春题诸家园林》诗:“平生身得所,未省似而今。”《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剜眼截头之苦行,未省施为;舍身舍命之殊因,何曾暂作?”蒋礼鸿通释、“﹝未省,﹞未曾,没有。”宋柳永《鹤冲天》词:“好天好景,未省展眉则箇。”宋苏轼《再游径山》诗:“平生未省出艰险,两足惯曾行荦确。”
钓户:指渔家。宋苏辙《十二月二十九日雪》诗:“邻翁晨乞米三斗,钓户暮留鱼一双。”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修行者回忆自己年轻时跟随师父学习、后来却逐渐迷失方向的心路历程。
前四句是温暖的回忆:年轻时跟着德高望重的师父修行,一边学习修身养性,一边读书明理。冬天雪后师徒同榻而眠,春暖花开时也形影不离,从没想过要分开居住。这里用"同席卧"的细节,让人感受到师徒间亲人般的温情。
但后四句急转直下:现在的自己就像被猎人射中的大雁、钓竿上的活鱼,陷入困境却还在挣扎求生。整天在俗世奔波自寻烦恼,都没意识到自己日渐衰老多病。诗人用"求伤雁""乞活鱼"这样触目惊心的比喻,把人在红尘中身不由己的痛苦写得特别生动。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对比:前半段清静纯粹的修行生活,和后半段狼狈不堪的现实处境形成强烈反差。最后两句像是突然惊醒的自责——原来不是烦恼找上门,而是自己主动跳进了烦恼的漩涡。这种对初心的怀念和自我反省,特别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我们何尝不是常常在忙碌中,忘了照顾自己最初的心愿呢?
王建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