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王孙 探梅

一株斜映竹篱门(薛能)。
涧户芳烟接水村(司空图)。
摇荡春心似梦魂(皎然)。
水云昏(颜真卿)。
静爱寒香扑酒樽(罗隐)。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忆王孙 探梅》是一首巧妙的集句诗,作者通过拼接五位唐代诗人的诗句,像拼图一样组成了一幅生动的探梅画卷。

开篇"一株斜映竹篱门"就像电影特写镜头:一株梅花斜斜地探出竹篱门,阳光透过花枝在门上投下斑驳影子。这个画面既有生活气息(竹篱门),又带着诗意美感(斜映),让人立刻置身于乡野小院。

第二句把视野拉远,变成航拍视角:山涧边的屋舍飘着炊烟,与水边村落连成一片。"芳烟"二字很妙,既可以是实指炊烟,又暗指梅花香气如烟般弥漫,把整个水村都笼罩在暗香里。

"摇荡春心似梦魂"突然转入内心感受。看着眼前景致,赏梅人的心像荡秋千一样起伏,又像做梦般恍惚。这句写出了人在美景前那种心神荡漾的微妙状态,比直说"真美啊"要高级得多。

"水云昏"三个字突然按下静音键:暮色中,水汽与云霭交融,天地一片朦胧。这个短句像水墨画的留白,让前面积累的热烈情绪突然沉淀下来。

最后"静爱寒香扑酒樽"是全诗的诗眼:在宁静中,梅花的冷香一阵阵扑向酒杯。这个画面把视觉(静)、嗅觉(寒香)、味觉(酒)通感交融,写出了文人最向往的生活场景——独坐赏梅饮酒,与自然精神相通。

全诗就像一组蒙太奇镜头:从特写到全景,从外景到内心,最后定格在酒杯与梅香交融的禅意瞬间。虽然每句出自不同诗人之手,但组合后产生了1+1>2的效果,完整呈现了中国人赏梅时"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