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湖余紫岩太守同作

扁舟北来太行左,拄颊微吟效《梁父》。
岱宗千里蔽浮云,湖波仿佛商羊舞。
冥鸿亦似畏惊涛,天半群呼声正苦。
春前堤岸今湖心,尚有禾苗碍柔橹。
主人诗情最高远,指点苍茫作怀古。
秦皇李斯安在哉,峄山碑断苍烟埋。
君看湖水乘秋涨,犹带咸阳暴气来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经过峄山湖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的对比,表达了对暴政的批判和对现实的感慨。

开头四句写景:诗人乘船从北边来到太行山以东,手托着脸颊轻声吟诗,模仿《梁父吟》的格调。泰山被千里浮云遮蔽,湖面波浪起伏,仿佛传说中的商羊鸟在跳舞。这里用"商羊舞"暗示风雨欲来的不安氛围。

中间四句写动物和民生:连高飞的大雁都好像害怕惊涛骇浪,在空中成群鸣叫,声音凄苦。春天时还是堤岸的地方,现在已变成湖心,还能看到淹没的禾苗阻碍船桨。这些描写暗示了水患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接下来四句转入怀古:当地官员(主人)满怀诗情,指点苍茫湖水追忆往昔。诗人联想到秦始皇和李斯这些历史人物,如今峄山碑已断裂,湮没在青烟中。这里通过古迹的荒废,暗示暴政终将消亡。

最后两句点睛:你看这秋日上涨的湖水,仿佛还带着当年秦朝暴政的气息。诗人用"咸阳暴气"这个巧妙比喻,将自然现象与历史批判结合起来,指出暴政虽已远去,但其影响就像这湖水一样,仍然在现实中泛起涟漪。

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历史联想,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和对暴政的批判,语言生动形象,寓意深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