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南宫舍人赵子期出使安南
圣德隆千古,皇威奠九廛。
金门颁凤诏,玉节使龙编。
博雅资专对,才华属妙年。
郎中初遴选,省府昔周旋。
文治中华盛,仁恩漠国宣。
清风消瘴雨,丽月净蛮烟。
跋涉思铜柱,委蛇跨锦鞯。
尧天新正朔,禹贡旧山川。
声语时难解,雕题倍可怜。
明年春色早,归拜御阶前。
金门颁凤诏,玉节使龙编。
博雅资专对,才华属妙年。
郎中初遴选,省府昔周旋。
文治中华盛,仁恩漠国宣。
清风消瘴雨,丽月净蛮烟。
跋涉思铜柱,委蛇跨锦鞯。
尧天新正朔,禹贡旧山川。
声语时难解,雕题倍可怜。
明年春色早,归拜御阶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赵子期的官员奉命出使安南(今越南)的场景,展现了明朝的国威与使臣的风采。
开头四句用宏大笔触铺陈背景:明朝皇帝的仁德流传千古,威严震慑四方。赵子期手持皇帝的金牌诏书,带着象征身份的玉符,代表国家出使远方。这里"龙编"是安南的古称,"凤诏"指圣旨,用龙凤意象突显使命的庄严。
中间八句聚焦使臣本人:他学识渊博(博雅),年轻有为(妙年),从中央部门(省府)精心选拔而出。明朝的文化教化(文治)传播到边远地区(漠国),使臣如同清风明月般,为蛮荒之地带去文明气象。"瘴雨蛮烟"指南方湿热的气候,暗喻文化落后的状态。
随后六句描写旅途见闻:使臣骑马(锦鞯)跋山涉水,途经汉代马援将军立的铜柱遗迹,见证这片自古属于中国(禹贡)的土地。虽然当地语言不通,那些纹面的少数民族(雕题)让人心生怜悯,但历法(正朔)已改用明朝年号,象征疆域统一。
结尾两句是美好祝愿:期待使臣明年春天圆满完成使命,凯旋回朝复命。全诗通过使节出使的庄严、旅途的艰辛、文明的传播,展现了明朝"天朝上国"的自信,同时暗含对边远民族的关怀,既有政治意义,又有人文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