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在异乡偶遇老友的温暖故事,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
开头两句"三千里外人,梅下忽逢君"就像现代人说"在离家三千里的外地,突然在梅花树下遇见了你",一下子把那种他乡遇故知的惊喜感写活了。两个漂泊在外的人,在异乡的梅花树下不期而遇,画面特别温馨。
"共对鸦山月,如依雁荡云"这两句用月亮和云朵作比喻,说他们一起看月亮的时候,就像依偎在故乡的云彩下。这里用"鸦山"和"雁荡"两个地名,可能是他们共同的家乡或者曾经一起游历过的地方,一下子勾起了共同的回忆。
"命奇明主弃,心白老天闻"这两句有点发牢骚的意思,说自己的命运不好,不被朝廷重用,但内心是清白的,老天爷都看得见。这反映了古代读书人怀才不遇的普遍心态。
最后两句"贳酒非耽饮,烦渠禦瘴氛"最有意思,意思是"我赊酒来喝不是为了贪杯,是想借酒来抵挡这里的瘴气"。表面上说喝酒是为了健康,实际上是在表达: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能和老朋友把酒言欢,就是最好的慰藉。
整首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把两个漂泊在外的游子相遇时的喜悦、对家乡的思念、对现状的无奈,都生动地表现出来了。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的友情,让读者也能感受到温暖。
刘黻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