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寒 题夏令仪墨竹扇

露浥风清,猗猗万个,澹摇空翠。腕底萧疏,都是吴江秋意。

记横窗、夜月朦胧,碧纱筛影重重碎。更孤灯听雨,暗销魂者,籁声徐起。

增媚。三分水。便醉墨欹斜,尽医俗味。弹琴坐啸,想见幽闺诗思。

衬嶙峋、白石苍苔,旧愁细写云烟里。怪无端、箧笥抛残,不减湘妃泪。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墨竹扇面的意境,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竹子的风姿与人的情感巧妙融合。

上片从自然环境写起:清晨露水浸润,清风徐来,一片竹林("猗猗万个"形容竹子茂盛)在微风中摇曳,泛着淡淡的翠色。画家手腕下勾勒出的疏朗竹影,都带着吴江(苏州一带)秋天的萧瑟韵味。接着用回忆的笔调,写曾经在月夜透过碧纱窗看到的斑驳竹影,以及独对孤灯听雨时,那渐渐响起的自然声响("籁声")勾起人无限愁思。

下片转到扇面本身:水墨晕染的竹子("醉墨欹斜")让画面生动不呆板,能洗去俗气。想象画者("幽闺"指女子居所)弹琴吟诗时的雅致情怀。嶙峋的竹石衬着苍苔,将往日的愁绪都寄托在云烟般的墨色里。结尾突然转折:不知为何这把扇子被弃置箱底,但画中竹子依然带着湘妃(传说中舜的妃子,泪洒竹林成斑竹)般的哀愁。

全词以"墨竹"为线索,将自然之竹、画中之竹、心中之竹三重意境交织,通过视觉(翠色、月影)、听觉(雨声、琴声)、触觉(露水、清风)等多重感官体验,营造出一个清幽而略带忧伤的艺术世界。最后扇子被遗忘的细节,更添几分世事无常的感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