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还径山

天下径山高在天,两到长怜弱冠年。
半岭晴云堆茧色,上方朝雨杂龙涎。
生来底用无清业,老去如今已白颠。
八十四翁安稳在,阿师亲證石头禅。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老和尚回到径山寺的故事,充满了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人生境界的感悟。

前两句说径山很高,仿佛通向天空,诗人两次来到这里都是在年轻的时候。"弱冠"指二十岁左右的年纪,说明他很早就与这座山结缘。

中间四句描写山上的景色:半山腰晴朗的云朵像蚕茧一样洁白蓬松,山顶早晨的雨水中仿佛混着龙涎香的芬芳。这里用"茧色"形容云朵,用"龙涎"比喻雨露,都是很新颖的比喻。诗人说自己生来就适合清净的修行生活,如今头发都白了,暗示一生都在追求佛法。

最后两句最有意思:八十四岁的老和尚(可能指诗人自己)安然健在,而这位回山的僧人(阿师)已经参透了"石头禅"的真谛。"石头禅"是佛教禅宗的一个典故,比喻像石头一样不动心的境界。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高僧修行境界的赞叹,也透露出对自己年迈的坦然。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把青春记忆、自然美景和修行感悟融合在一起。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种历经沧桑后的平和心境——老和尚看着年轻僧人得道,就像看着当年的自己,既有欣慰,也有超脱。

丁复

元台州天台人,字仲容。仁宗延祐初游京师。被荐,不仕,放情诗酒。晚年侨居金陵。其诗自然俊逸,不事雕琢。有《桧亭集》。

0